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保护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惠及更多的民众。我县生态优美,林业资源丰富。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倾力打造“和顺生态”这张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慢慢的变成了14.6万和顺人的集体共识。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陲,太行山中段,为京津冀的生态屏障,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2.89万亩,占县域面积的60%。截至2017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30.79%,林木绿化率42.3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3.34万立方米,而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县有脊椎野生动物1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苍鹰、秃鹫、灰鹳;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
多年来,我县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本着打造生态和顺,绿色和顺的宗旨,把保护森林资源,构建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为奋斗目标,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不断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林地保护管理显著加强,编制完成了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县林地管理实现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林地管理逐步规范化、信息化;二是林木采伐、运输、加工管理规范有序,从源头上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三是严格执法,盗伐、滥伐林木、偷挖大树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四是森林病虫害和森林防火取得很明显的成效,通过定期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了县域林区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率达90%以上;森林防火连续多年实现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的目标。五是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逐渐完备,截至目前,县域内有301株古树名木已登记造册,建立了档案,并进行了挂牌保护。六是湿地保护方兴未艾,张翼河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七是野生动物保护通过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一起努力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爱护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一)生态意识不强。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对新时期环保概念的认识不足,生态意识观念仍较淡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责任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对生态建设比较漠视,为了眼前利益肆意毁坏森林、非法占用林地等资源,给林业生态建设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伤疤,生态方面的欠账不断累加,林业生态建设付出的代价加大。
(三)生态保护投入不足。生态保护投入与面临的生态问题不相适应,生态保护任务难以落到实处。生态保护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提高。
(四)林权历史遗留问题多,林权纠纷矛盾比较突出。我县目前林权纠纷矛盾任旧存在,特别是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林权、林地纠纷更为突出,这些纠纷大多是遗留的历史性问题,取证困难、调处难度大。此外,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慢慢的变多,林权、林地流转频繁,一些隐性的权属纠纷通过信访渠道逐步显露出来,调处任务十分艰巨。
(五)森林防火形势依然严峻。森林火灾是对森林的重要威胁之一,位居破坏森林的3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我县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林内可燃物多,发生森林火灾的潜在危险大,这为我们的防火工作提了警钟,仍需完善抓实。
(六)林业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与当前形势任务不相适应。我县林业执法队伍有编没人,林业专业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十五年来分配或招录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微乎其微,严重制约了林政执法、森林资源管护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业设计和组织实施。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依法治林为核心,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一)加大林业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多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律和法规,来增强人们对林业生态保护的价值认知和心理认同,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程度,使之成为积极投身林业生态保护的源动力。
(二)强化各项林政管理措施。从始至终坚持“严管林”,划定林业生态红线,强化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积极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促进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像“河长制”一样推行“林长制”,逐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林长,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落实为党政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保护发展的动力不足和责任不明问题。二是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增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增加编制,招聘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野生动植物管理上的水准,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我县物种安全。三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森林公安队伍划归公安部门管理,极大削弱了林业执法力量,必须重新审视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林业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持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这次机构改革将森林防火的“防灭一体”机制分开,形成了防火和应急扑救两个部门管理,这势必会出现环节多、调动队伍迟缓的情况,降低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几乎不可能实现,为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建议恢复“防灭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全面加强护林队伍建设。要通过严格的选聘程序选好生态护林员,并要加强管理,制定管理办法,搞好聘期内的考评考核,同时要以业务技能、法律和法规知识为重点,切实做好护林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护林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快速推进我县生态脆弱区的恢复治理工作。县域中部207国道沿线原本就是我县森林覆盖率低的区域,加之露天煤矿开采,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因此必须把该区域的恢复治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首先要聘用专家或权威机构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恢复方案,其次要抓好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双管齐下,利用5至10年的时间得到恢复。
(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的利用市场机制构建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拓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投融资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
(七)完善林业生态保护机制。林业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坚持生态优先,把经济建设置于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之下,决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将林业生态保护与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挂钩,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的激励、制约和考核机制。把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同起来,实施责任落实和责任考核,加大责任追究的执行力度。
林业生态保护不但与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态趋势有着直接的关系,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方方面面协同配合。因此,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都要真正重视起来,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和顺。
上一篇:森林防火保障措施:科技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