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dyc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dyc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dyc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zjdycn.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林业局:影响我国森林健康深层次因素有六个方面_出口外贸_必发88全球官网_必发官网登入手机版

出口外贸

首页 > 出口外贸

林业局:影响我国森林健康深层次因素有六个方面

来源:必发BF88唯一登录官网网页    发布时间:2024-08-17 10:21:15   访问量:116 次

  我国的森林正在处于一个面积快速增加、功能快速分化的特殊时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森林所表现出的破碎化、人工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高发等诸多问题只是森林健康的表面问题,是症状表现。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从战略高度上分析和把握影响我国森林健康重要的因素,才能够对制定积极有效的森林健康战略、全方面推进现代林业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综合分析我国森林的恢复过程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相关因素,影响我国的森林健康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森林恢复速度明显加快。据FAO分析,2000~2005年期间,中国每年净增加森林面积405.8万公顷,占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快的10个国家造林面积的79.5%。其根本原因是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变为有林地的结果,人工造林的贡献高达50%~90%。

  历史的经验表明,人工干扰下促进植被恢复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但这样的形式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人工林、同龄林、树种适宜性等问题。今后我国的森林恢复将涉及无林地向有林地转化和对现有林经营两个方面,即对无林地的干扰和有林地的干扰。一定要注意到,市场化和非技术化等因素导致真实的情况日益复杂,技术储备和技术人员素质的不确定性,加之政策调整、技术推广和市场调控不能到位,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都必然会增加森林健康风险。

  经营环节缺失 天然林保护政策将全国近1亿公顷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在降低对森林的扰动的同时也造成了森林经营活动事实上的停滞,森林结构调整完全依赖自然过程。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林地退化之严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些人的想象。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初步恢复的林分,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措施,甚至有可能衰退。第四次(1989~1993)和第五次(1993~1998)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为569.87万公顷,年均达到114万公顷。

  从目前全国的森林资源状况来看,已郁闭成林的中幼林占森林面积的70%以上,正处于定向经营的关键时期。同时,必要的经营措施对于一些天然恢复的林分同样是需要的。江西赣州大量的天然马尾松疏林,被形象地称为“黄毛丫头”,如果缺少了必要的经营环节,这种马尾松林很难或者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为良好的森林植被。

  长期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相当大,从整体范围来看,资源利用仍然是人类社会对森林具有依赖性的重要原因,而且对全世界的森林产生了明显影响。据联合国对全球森林资源的评估报告,无显著人类活动迹象或者生态进程没有受到严重干扰的本地种森林面积只有13亿公顷。如果考虑污染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间接影响,恐怕地球上已无一块森林“处女地”了。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ECO受到传统农业活动长期、反复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快速地增长、经济总体呈现粗放发展、社会剧烈转型,对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的影响。此外,跟着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的变化,对森林的需求在内容、强度、形式上也会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木材需求呈刚性增长,人工林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中国的林产工业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木材产品生产和消费量大幅度的增加,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国年木材消耗率达到5.5亿立方米,人均消费木材将达到0.42立方米,对国内森林的压力相当大。在国际资源配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这一压力将主要转向国内的人工林以及具有改造潜力的次生林,表现为经营强度的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受木材价格增长等因素影响,林改后的南方集体林区森林格局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一些都会增加森林健康的风险。

  对森林需求呈多样化,利用方式的转变对森林健康带来新的压力。森林旅游市场增长迅速,2006年突破2亿人次;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得到社会的青睐。这些新的需求会为森林管理带来非传统的威胁,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没办法恢复的损害。

  城市化进程对森林健康干扰非常强烈。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5年的41.8%,是改革开放前的30多倍,城镇化加速会给森林带来较大的压力,并进而影响到森林健康。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R•诺瑟姆将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0~30%之间是发展初期,对系统环境影响较小;30~70%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中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70~100%是城市化的后期,对环境的影响基本呈正向影响。从我国的情况去看,城市化过程对森林的干扰大多分布在在三个区域:农村生产和生活扰动强烈的区域,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木材产区。城市化带来的扰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因素主要是城区急剧扩张对城市原周边区域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近年来中国每年因基本建设占用林地的面积约为80万公顷,3倍于农田占用面积。我国要达到70%的城市化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必须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森林健康问题保持高度注意。

  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森林的暴露风险继续增加,森林病虫害和污染等问题对森林健康的影响会日趋严重。

  国际国内物流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频繁增加了森林有害生物传播与扩散的风险。外来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国际公认的问题。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五年,动植物进出口规模从1999年的79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5亿元,同期截获的有害生物从2517批229种增加到48,139批1900多种,呈成倍增长趋势。国内区域间物流也大幅度的增加,使这种风险呈继续加大趋势。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森林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目前,全国酸雨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0%。自1992年以来,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重酸雨区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降水酸度最低值由2000年的4.1下降至2004年的3.05;酸雨频率大于40%的城市比例由2000年的52%上升至2005年的63.9%。酸雨已经导致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森林受害成片死亡问题。

  如果气候系统短期内大幅变化,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森林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的微小扰动可能对森林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并通过森林ECO的反应如森林的分布、组成、演替、生产力,以及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全球变暖对我国森林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兴安落叶松、红松、油松、马尾松、杉木、珙桐、秃杉等树种适宜分布范围减少20%以上,其中油松可能达90%;广西、四川、重庆、广东、安徽、浙江、湖北等省份及内蒙古等东北林区受一定的影响显而易见,森林分布格局出现非常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威胁;加剧了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自1950年以来,全国实测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大幅度的增加,已经对森林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江西省2005年持续干旱,对新造林的成活率以及成林的安全影响很大。2008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对部分地区高海拔的森林生态系统也造成了重大灾害性影响。由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森林分布格局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森林健康。

  近年来,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地增强,对森林恢复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但也因为生态观的不完整,对于有效地开展ECO的人工调控产生了极大的公众压力,导致一些不利于森林健康的影响因素。

  中国制定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森林保护管理政策,但森林的多样性和政策单一性导致了许多矛盾,甚至会影响到森林健康。例如延边过熟天然云冷杉林的采伐。本人在延边某林场调查发现,未采伐的林分处于较稳定的健康生长状态,按照30%强度实施采伐作业的3年后,采伐林地内保留的天然云冷杉受小蠹虫侵染却全部枯死。这种情况说明,对于森林这种差异性极大的生态系统的管理,过度强硬的政策将会背离政策制定的初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的影响我国森林健康的六大因素,并非全部是负面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说明,中国的森林健康具有鲜明区域、国别和历史阶段特点,是恢复过程中的森林健康、结构调整中的森林健康、高暴露风险和高利用压力下的森林健康、高度社会关注下的森林健康。我国的森林健康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种形势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客观分析、科学决策,积极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应对未来我国森林健康的挑战。

上一篇:森林生态保护须更新认知

下一篇:护理VR教学软件的出现将颠覆传统教学方式